谁说小品牌扛不过奥运大关?小品牌一样有春天!Oiselle就完美诠释了有个道理!
里约奥委堪称史上对于奥运标志使用范围限制最苛刻的一次。Rule 40规定参加奥运会的所有运动员、教练员等相关人员不得公开为奥组委官方赞助商以外的任何商家进行宣传。
有这样一家女子运动服装品牌Oiselle,它来自西雅图,员工只有12人,年销售不到1千万美元,显然付不起高昂的奥运赞助商费用。在这样不利的竞争态势下,奥运品牌营销,Oiselle会被Nike这样的官方赞助商挤压的踪影全无吗?怎样才能在社交媒体剑走偏锋,突破困局呢?
答案:使用符合其品牌精神的标签聚集人气。
由于Rule 40的限制,它摒弃了任何包含奥运相关字眼的Hashtag,而是使用freebird 16作为其奥运营销的统一标签,聚合旗下运动员及爱好者的活动内容及报道。Freebird这个词是Oiselle忠诚顾客们对其品牌的昵称(好比李宇春的粉丝称为玉米)。只要看到freebird 16这个标签,就知道是和Oiselle品牌相关,而且场景是在2016年里约奥运。
美国女子竞走选手Maria Michta,同时也是Oiselle旗下赞助运动员,在20公里竞走比赛中获得第22名。同为美国奥运田径选手的Lauren Fleshman从赛场发来实时Twitter播报比赛结果,就用上freebird 16标签,暗示Maria是Oiselle旗下赞助的运动员。
Oiselle的另一个奇兵标签是Flywithkate。这是为其赞助的美国中跑运动员Kate Grace定制。这个标签既不违反奥委会规定,又体现了Kate的飞人精神。Kate最后闯进800米决赛并获得第8名的好成绩。Kate在其粉丝中的超高人气,通过一个统一的奥运标签Flywithkate集中在社交媒体上,产生了内容的汇聚效应,也趁机宣传了Kate的品牌赞助商——Oiselle。
奥运内容营销竞争激烈,尤其在奥委会严卡非官方赞助商标志使用的形势下,巧用设计精准的标签(hashtag),有可能曲径通幽,聚合品牌核心用户及影响力,Be smart!
发表回复